每日一則:漢學四級單元課程 NAT10958002《論語》知識的擴展及應用—淨空老教授開示
所以讀三千遍,比如說學《易經》,把《易經》念三千遍;學《論語》,把《論語》讀三千遍。三千遍什麼?心定了,這是用讀書的方法修禪定。那個書會背了,那是附帶作用,那不是主目的,主目的是叫你得定,恢復到清淨心,把清淨心念出來,把真誠心念出來,把恭敬心念出來,這個重要。所以中國古時候教小朋友讀書,現在人認為他又不懂,念這個幹什麼,有什麼用?他不知道,小朋友不教他,他也會胡思亂想。胡思亂想它害人,那個麻煩可大了。所以中國童蒙教學都是幫助他修定,他能定得住,他有定功,他開智慧,他有能力辨別善惡、辨別是非,他不會盲從。所以讀書目的一定要知道,是修定。後人搞錯了,認為記很多東西,那錯了,不應該是這樣,記是隨他自然,自然會背這就很好。所以悟後之後,真正開悟之後就廣學多聞,成就真實的後得智,無所不知,那是後面的事情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我們看到印度龍樹菩薩大徹大悟之後,用三個月的時間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學完了,為什麼?他每部書不需要從頭看到底,他看幾頁、看幾句他就全通了。所以廣學多聞一定是在開悟之後,沒有開悟一門深入,開悟之後廣學多聞,很快就通達,世出世間法一切都通達了。
—— 1. 印尼華藏佛學院開示 (共一集) 2014/5/17 印尼華藏佛學院 檔名:32-052-0001
https://www1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93&web_rel_index=3669
由上述的簡介可知,《四書》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、深刻,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精華,其重要性非比尋常,稱之為中國人的聖經亦不為過。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趙普說,「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」。半部《論語》就能治理天下,何況是《四書》!《四書》不但對古代社會做出重大貢獻,對現代社會也具有積極指導的意義和重要參考的價值,能使個人身心安樂,家庭美滿,事業順利成功,社會安定和諧,國家富強康樂,世界永續和平。
—— 2. 承傳傳統文化必讀《四書》——二O一五年冬至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談話 (共一集) 2015/12/18 香港機場亞洲博覽館 檔名:32-109-0001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player/cid/326/cnum/32-109/pid/9.html
然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,我們看《論語》,看《中庸》,看《孟子》,看《道德經》,看這些古聖先賢,馬上就知道,那些人也是無師自通,也是開悟的,所講的這些理跟佛經上沒有兩樣,統統是無師自通的,就是用戒定慧的方法。所以讀誦比什麼都重要,學習經教的人早晚課誦就是讀遍數。我早課是什麼?我早課念十遍,我晚課念十遍,長的念一遍,短的,像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就可以念十遍。十遍,初念的時候不行,初念的時候大概一天只能念五遍,為什麼?不熟,要念兩個小時,一部,就是花十個小時。但是一年,念熟了,念一遍只要一個小時;第二年,再念一年的時候,只要半個小時。到半個小時一遍念完的時候,你加遍數,不能少時間,我還是念十個小時,二十遍。一天二十遍,十天二百遍,一千天,三年,肯定其義自見。那是真的知見,你所悟出來的那個知見,跟佛講的知見是同一個知見。
—— 3. 上淨下空老法師對極樂寺佛學班學員開學典禮開示 (共一集) 2016/4/9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:32-119-0001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player/cid/347/cnum/32-119/pid/9.html
佛講經,小部經有一次、兩次,有人來問就講完了;也有很長的,講幾個月的,甚至於講幾年的,像《大般若經》,那就很長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也是很長,論亦如是。所以我們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就不會迷信。終極的目標,教學目標都是開悟。老祖宗傳給我們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自見就是開悟。所以我們要想,釋迦牟尼佛一生講那麼多經典,這個經典全到中國來了;我們有法師到印度取經,印度的法師到中國來,把經典帶來送過來的,比我們到印度去的人多,送到來中國幹什麼?翻成中文。為什麼翻成中文?他們知道,中國的文字、文言文超越時空,不受時間影響,也不受空間影響,是世界上唯一最完備的文字,外國找不到。原文,經典原文是梵文,梵文是拼音文字,拼音文字二、三百年音變了,沒人看得懂;把它換成中國文字,可以流傳千年萬世,它不會變。我們今天讀《論語》、讀《孟子》,二千五百年前的人,看得懂,不會看錯意思。外國文字沒有這個能力,梵文也做不到。所以把經典統統送到中國來,用中國文字來做載體,這個經典就永遠傳下去了,道理在這裡。
—— 4. 對中華傳統文化道德講堂學員談話 (共一集) 2016/6/7 台南極樂寺 檔名:32-140-0001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video/show/8934.html
我是去年六月到英國來訪問,今年四月我也來過一次,這一次要跟威爾斯大學合辦一個漢學院。這個漢學院主要的是古漢語,我們辦學的目的是希望培養一批年輕人,學習中國文字學,這是屬於工具。中國祖宗留下來的最寶貴的是《四庫全書》,為什麼要學這個?孔子說得很好,在《論語》裡面第一句話就解答了,為什麼要學中國傳統文化?他說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這句話解釋開,用白話解釋開,就是說你要學中國傳統文化,你會一生當中得到幸福、歡喜、安樂的人生。這個誰不要?每個人都希望我一生過得很幸福、很快樂,這就是修身。接著家庭美滿、事業順利、社會安定、國家富強、世界和平,我相信每個人都要。怎麼樣才能得到?學習中國傳統文化、學習大乘佛法,就能滿足我們的願望,就能享受到安定和諧。
—— 5. 二O一六年英國倫敦護世息災三時繫念法會暨祭祖大典開示 (共一集) 2016/6/24 英國倫敦展覽中心N2館 檔名:32-146-0001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video/show/10347.html
可是今天我們發現,儒釋道的後繼人沒有了,大家現在不學文言文,不學中國古漢語了。這個將來,《四庫》是可以保存下來,不會再失傳,但是沒有人能讀。沒有人讀,那《四庫全書》等於一堆廢紙,那多麼可惜。所以我說我們想培養一批年輕人,幫助他們,我們用全額獎學金,學費、生活費用全包括在其中,來培養五十個,三十到五十個,能夠繼傳這個文明的命脈,讓它不至於在這個世界中斷。斷了,我們對不起祖宗,對不起後代,這個罪過比什麼都重。今天什麼是大事?這是頭等大事,一定要把它做出來。
中國文明好處在哪裡?為什麼要學它?為什麼要去承傳?我覺得這個答案就是《論語》上的第一句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這個答案就非常的圓滿。人活在世間,我們總希望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快樂幸福的生活,和諧家庭,家和萬事興。把倫常道德找回來,家文化。所以中國人確確實實,中國讀書人把讀書擺在第一位。過去的社會,士農工商,對於讀書人最尊重,為什麼?每個朝代都有一段太平盛世,這太平盛世從哪裡來的?讀書人製造成的。怎麼說讀書人?讀書人他能把古聖先賢的教訓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像我們,生在戰亂當中,沒有機會讀書,但是我們會做人。什麼原因?看到那些念書人的樣子,那是我們的榜樣。這個就是社會導師,看他們日常生活、待人接物,我們從這個地方學會一點點。所以我覺得這些人對社會貢獻非常大,把他列在頭等,士農工商,是很有道理的。國家希望全國人民都向他們學習,那是聖賢君子。社會上有這些人做榜樣,社會怎麼會不好?當然會好。
—— 6.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(第一集) 2017/5/6 英國漢學院 檔名:32-228-0001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player/cid/750/cnum/32-228/pid/9.html
四書非常重要,要儒釋道合起來在一塊的話,它也不例外,它是中國國學的概論,國學的綱要。無論哪一家,哪個學派,都沒有辦法超越它,它講什麼東西?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它講完了。修身才是大根大本,身不修,你怎麼能成就?你沒辦法成就。用什麼修身?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總綱領。《論語》,那就是孔夫子他怎麼樣把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去落實,《大學》是方法,《中庸》是理論。你看孔子怎麼落實,聖人;孟夫子怎麼落實,賢人。榜樣!跟《華嚴經》的五十三參一樣,有理論、有方法,還帶表演的。我有理由相信,朱夫子編這部書,受《華嚴》影響,我相信他讀過《華嚴經》。《華嚴經》後面五十三參,就是列出五十三個善知識來表演,他們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不一樣,你看他怎麼運用。很有味道。但是四書跟《華嚴》相比,四書好念得多了,用四書做底子,再入《華嚴》,就非常有味道,愈看愈像。
—— 7. 老法師對英國漢學院師生開示 (共一集) 2017/5/11 英國漢學院 檔名:32-230-0001
https://www1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93&web_rel_index=4317
所以你看中國的古禮,對教育特別重視,可以說在這個地球上最懂得教育、最重視教育、最認真搞教育的,就是中國這個族群。有歷史記載的,這不是隨便說的。三歲看八十,三歲還沒上學,沒離開父母,根下去了。這個根根深蒂固,他就知道善惡。善他親近,惡他排斥,他不喜歡,三歲小孩就懂。三歲之後交給老師教,老師不容易。老師為什麼要尊重?對老師尊師重道,盡孝!把老師看作父母一樣,盡孝道。老師代替我們父母來教我們。怎麼教?做榜樣給我們看。經書你們學過《論語》了,《論語》裡面所說的,他們每個字、每一句都落實在生活上,落實在自己身上,做到了,做出來給學生看,學生相信了,學生認真學習。這麼好,講得這麼好,如果你做不到,你是假的。你自己不能做榜樣,沒有人請你,也沒有人願意親近你,連小孩都不願意。小孩一親近,要好榜樣的,像他父母一樣,他才會接受。所以教育太重要。
—— 8. 回答關於水結晶的問題 (共一集) 2017/5/21 英國漢學院 檔名:32-236-0001
https://www1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8&web_rel_index=4323
《論語》開篇簡介
《論語》裡面第一篇,孔老夫子說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」這是講學習聖賢教育的喜悅。古人讀書是享受,讀書快樂!現在人讀書多苦,是苦差事。為什麼古人讀書是樂事?因為古人讀書明理之後能變化氣質。宇宙人生、過去未來他都明白了;不但明白,而且把他所讀的書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、生活行為,他當然快樂!佛法亦如是,把我們所修學的經論統統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,這就快樂,這才有法喜。如果經典是經典,生活是生活,根本不相干,這裡面怎麼能產生法喜?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所學的佛法一定要把它消化,所謂的消化,就是把它變成自己的理念、自己的見解、自己的生活行為;「化」是變化,要變化自己的氣質,這很重要。
—— 9. 中華傳統文化代表作「四書」簡介——二O一七年倫敦祭祖大典談話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asterpie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"Four Books" (共一集) 2017/6/10 英國倫敦ExCel國際會展中心 檔名:32-232-0001
https://edu.hwadzan.tv/play/32/232_EN/0/352993/hk
現在很多學佛同學退轉,這是正常的。一千個人學佛,裡頭有一、二個不退轉就了不起,所以退轉是正常現象。他為什麼會退轉?那個人為什麼不退轉?這是佛家講的,你有沒有嘗到法味。沒有嘗到法味,學的時候學得很辛苦,學的時候有很多問號在裡面,遇到挫折退心是很正常的現象。那麼學,學了他不退心,他能一直堅持下去,他嘗到味道了。怎麼樣才能嘗到味道?古人講得很多,講得很簡單,講得很明白,愈是重要的東西愈簡單。你看《三字經》上就三個字「貴以專」,世出世間法都重視這個原則。專,在佛法講是三昧,你學《無量壽經》專,一心定在這上,你得的是念佛三昧;學《華嚴經》,一心定在華嚴裡面,得華嚴三昧。所以你一定要記住,佛在《般若經》,就是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這個法門沒有指定是哪個法門,換句話說,這個法門就包括一切,包括一切佛法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,包括其他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在裡頭。他沒有說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這世法例外,他沒有這個說法;沒有這個說法也包在裡面。我們想一想,如果我把心放在《論語》上,一心專注在那裡,能不能開悟?能!一個道理。古時候,這是老師教學,因為那個時候師生關係跟現在不一樣,那個時候真的有師生關係,現在沒有了,師道沒有了。老師對學生是負責任的,負責任要把學生教到開悟,這個老師才算盡責;但是學生要不能配合,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師資之道,在現在社會上沒有了。《論語》可以開悟,可以得三昧,可以開悟。基督教的《新舊約》能不能開悟?能。《古蘭經》能,哪個經典都可以,哪一部典籍都一樣,只要你真正懂得「專」,專攻一門。
—— 10.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七十六集) 2010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076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video/show/989.html